高雄房地產,房地產新聞,不動產新聞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高雄土地,台灣飯店,台灣商旅,台灣旅館,台灣大樓,高雄房屋,高雄不動產,高雄透天,高雄中古屋,高雄店面,高雄豪宅,高雄大樓,高雄商辦,高雄建案,高雄,房地產,中古屋,新成屋,二手屋,店面,豪宅,宿舍,不動產,商場規劃,飯店,商旅,商辦,旅館,民宿,商場,建商,建案,土地,建地,工業地,甲工,乙工,丁建,農地,農舍,太陽能,廠房,廠辦,工廠,法拍,標售,收租,出租,租賃,租售,出售,買賣,首購,成家,投資,報酬率,投資報酬率,商用不動產,商仲,房仲,徵才,請指定高雄市買房網站,台慶不動產,左營,果貿,國宅,商業不動產,店面,土地,收益型不動產,高雄房地產,房地產新聞,不動產新聞,商用不動產-ww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13最後頁
共524筆/共53頁
六都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減14%、月增6%,全年26萬棟保衛戰2025/11/06發佈
根據六都地政局公布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10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1.7萬棟,年減幅度達14%,不過月增6%,全年移轉恐怕陷入26萬棟保衛戰,惟近月市場交易狀況與移轉棟數都未再持續下探,頗有築底跡象,長期還是看政策是否放寬。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股市衝上2.8萬點,對於房市氛圍雖偏向正面,但過去一段時間房價漲多,加上政策仍偏向房貸資金緊縮,房市移轉量仍偏向清淡,不過幾個月交易沒有再持續破底下探,房市有機會開始進入盤整期,接下來政策走向仍是影響房市信心的關鍵因素。



六都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1.7萬棟,年減幅度達14%,不過較上月增加6%,台北市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1758棟、年減22%,新北市10月4204棟、年減僅4%、且月增達14%,可能受到部分新案交屋帶動,桃園市3240棟、年減11%,台中市3766棟、年減8%,台南市1527棟、年減33%,高雄市2494棟、年減16%。



曾敬德指出,房市交易量近期有逐漸落底的跡象,雙北市表現相對穩定,畢竟現在股市2.8萬點,科技業題材眾多,對於房市也會有一定支撐,但就是過去漲太多需要時間消化漲幅,另外政策仍偏向緊縮的狀況下,房市就進入盤整階段。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2025 營造工程物價年增僅 0.8%,專家:造價推升房市時代已結束!2025/11/06發佈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數據顯示,2025 年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年增率僅 0.8%,創下近 9 年新低。這代表疫情後帶動房價飆漲的營建成本因素,已逐漸消退。信義房屋專家指出,通膨降溫與資金緊縮,讓建築成本對房市的推升力道明顯減弱,未來房價可能進入平穩期。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過去幾年營建造價快速上升,主因是疫情期間原物料價格飆漲與工資上漲,讓房價成本連動攀升。



不過隨著全球通膨趨緩、央行緊縮政策持續,市場資金動能下降,「造價推升房市的時代已經結束」,雖然目前造價仍維持高檔,但已不再成為房價上漲的主要推手。



從歷年數據來看,營造工程物價指數在 2021 年曾創下年增率 10.94% 的高點,2022 年仍達 7.36%。但進入 2023 年後漲勢明顯放緩,年增率降至 1.74%,2024 年小幅回升至 1.99%,今年前三季則進一步降到僅 0.8%,顯示市場已逐步回歸穩定。



細項統計也顯示,材料類年增率已連續五個月微幅下滑。雖然勞務工資仍維持年增 1.74%,機具設備租金年增超過 2%,但整體漲幅已明顯趨緩。這意味著營造成本雖未下降,但漲勢已不再具備推動房價的力量。



曾敬德指出,目前造價高檔不易回落,但也難再上衝。開發商面對高成本與銷售保守的雙重壓力,將更謹慎規劃推案時機,有些甚至可能延後開案觀望政策變化。他也提醒,未來房價走勢將取決於購屋需求、政府政策與資金流動性,不再由成本主導。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退休金不是提款機!公股行揭退休族五大理財陷阱:通膨、金援子女最致命2025/11/06發佈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年新增的退休人口愈來愈多,「如何不讓退休金變成坐吃山空」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焦慮。雖然不少人一輩子勤儉存錢,但公股銀行觀察發現,許多退休族仍在財務規劃上栽了跟斗,最常見的五大陷阱包括低估通膨、誤判投資風險、衝動消費、過度金援子女,以及忽略醫療與長照成本,最後讓原本規劃好的養老金逐漸「漏光」。



 



退休族最容易忽略的,是通膨的威力。舉例來說,十年前五萬元生活費可以過得舒適,如今相同條件下可能要花到六、七萬元。再加上醫療與長照費用高漲,退休族往往發現生活成本遠超預期。此外,許多人為了幫子女出頭期款、贊助孫子教育,甚至協助創業,導致退休金快速縮水。兆豐銀提醒,「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退休後財務界線更該劃清,否則容易陷入「養老變養子」的困境。



進一步觀察發現,退休族另一常見問題是「過度樂觀」。許多人以為自己有足夠儲蓄,不再記帳、不再設限,結果退休初期花得太爽,後半場卻被迫縮衣節食。臺銀建議,應設定「提領紀律」,例如遵守「3~4%法則」,每年只動用資產的3至4%,並定期檢視開支與投資報酬率,確保退休金能撐到老。



面對通膨風險,退休族應將部分資金配置於抗通膨工具,例如通膨債券、股息型ETF等,並定期追蹤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作為調整預算依據。同時,應提早投保長照險與醫療險,建立專屬醫療基金,避免因突發醫療開銷拖垮整體財務。



退休理財不只是「存錢」,更是「讓錢活起來」。除了年金險、債券型基金可確保穩定現金流外,也可適度投入具成長潛力的基金或ETF,以平衡收益與風險。「錢放太保守,會被通膨吃掉;投資太激進,又怕本金蒸發。」因此,動靜兼備的資產配置才是關鍵。



許多退休族因生活轉變而產生「報復性消費」,例如退休後開始旅遊、購物、改裝房屋,但若沒有明確預算規畫,很容易讓現金流失控。建議可建立「固定月領制」,每月從退休金帳戶自動撥出生活費,如同「發自己薪水」,讓財務更有節奏。



M觀點:退休不是終點,而是人生下半場的財務考驗。



錢要花得久、花得安心,重點不在「多會賺」,而在「多會守」。通膨、長照、金援、衝動消費等都是隱形殺手,唯有早規劃、定期檢視,並保持與家人開放溝通,才能讓退休生活不再焦慮,而是真正享受自由與安穩。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買賣房屋必懂的6種稅 荷包才不會大失血2025/11/06發佈

「有土斯有財」,使得房地產成為國人投資工具的重要選項之一,而台灣的房屋自有率更高達85%以上。



此外,隨著人的成長,到了成家立業之際,不少年輕夫婦,若能力許可,也都以買房為方向之一。



但買房之前,除了籌措「自備款」外,也要了解跟房地有關的相關稅賦,才能為適時減輕稅賦負擔,省荷包。



首先,持有房屋,得認識「房屋稅」及「地價稅」這兩個房屋持有稅。



房屋稅



就房屋稅來說,每年5月期間就要繳房屋稅,課徵的是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6月30日止。



房屋稅的稅率與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房屋課稅現值x稅率。」

至於房屋課稅現值=核定單價x面積 x(1-折舊率x折舊年數)x 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路段率);至於核定單價=標準單價x(1 ± 各加減項之加減率)± 樓層高度之超高或偏低價。



就一般人來說,能省稅的就是申請「自有房屋」,自不自用差很大,一差就差了5倍。



不過,房屋稅要適用「自住住家用」房屋優惠稅率,房屋不得作為出租或營業用途,且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外,並須有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任一人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



而如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僅持有全國單一戶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者,適用稅率可降至1%,否則,在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合計持有全國不超過3戶內,適用稅率1.2%。



依據政府頒布的「囤房稅(房屋稅2.0)」在2024年7月上路!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調整為2%-4.8%,並改採「全國歸戶、全數累進」的模式課稅。



大家習慣說「買房」,但其實,房子是要配土地,若只有房子使用權,土地不是自己的,大都是「地上權」房子,房價約一般市價的七折。



房子有房屋稅,房子蓋在土地就有「地價稅」,納稅義務基準日為每年8/31,開徵期間為11/1至11/30。



對一般人來說,如果地價稅是符合「自用住宅用地」,那地價稅率就是為千分之2,跟採累進稅率的一般稅率,約可省4倍。



不過,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睡著的人,也就是想省稅的人,依據《土地稅法》第41條規定,土地所有權人應於每年地價稅開徵40日前提出申請,也就是最晚需於每年的9月22日前,至不動產所在縣市的稅捐稽徵處提出申請,若錯過時間點,則當年度就得繳交地價稅一般稅率。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離台積電10分鐘!嘉義套房租金「15000元」 工程師氣炸:被當盤子2025/11/06發佈

不管是租房、買房,許多民眾都希望價格合理、不會壓縮到日常生活或儲蓄。一位網友近日分享,嘉義有套房主打「離台積電10分鐘」,房租高達15000元,但過去房租就算開5000元都沒人租,消息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網友紛紛感嘆,這些房東根本是欺負中產階級,把工程師當盤子敲。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有嘉義在地人發現套房出租廣告,房租15000,不過根本沒講套房地點,只說「離台積電10分鐘」,但是嘉義以前房租開5000元都沒什麼人租,讓在地人感嘆工程師任人宰割很可憐,原PO也直呼「GG真的好可怕」。



對此,許多網友紛紛回應,「真的是一堆垃圾房東在欺負中產階級」、「這就工程師稅啊!新竹也一樣,上下班塞車塞爆,食物又難吃又貴,假日只能去巨城,房租因為是工程師也更貴」、「嘉義這種地方可以破萬?」、「以前龍潭也是這樣,因為台積電研發廠要來,炒得亂七八糟,結果根本沒來,現在龍科也是一堆爛公司,明明就是沒什麼東西的小地方,物價房價被炒得莫名其妙」。



不過也有人反駁,「坦白說不是因為台積電員工薪資高而漲的。主要是嘉義科學園區之前儘管有發展,但仍舊欠缺引爆性的關鍵話題,所以蓋房子的建商不多,加上台積電趕工期,許多廠商大批量進駐,房子本來就少,原先可能租賃市場有餘裕,在台積電開工後大批量廠商進駐以至於供需嚴重失衡」。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新青安追回逾1億元 檢討排除年收入300萬貸款者2025/11/06發佈

新青安明年到期,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將設定更周延條件與監管方式。財政部長今天指出,目前新青安已追回新台幣1億多元,將會請公股行庫重新盤整與檢討,年底前檢討是否要排除年收入300萬元以上貸款者。



新青安政策預計明年7月到期,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現行方式應檢討,須設定更周延條件與監管,新青安政策將不會用相同方式延長。財政部4日說明,將配合行政院政策,屆時針對房市、無自用住宅者需求等狀況,會同內政部等相關部會整體評估。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攸關延長電動車減免牌照稅的使用牌照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邀請財政部長莊翠雲列席備詢。



針對新青安,莊翠雲表示,新青安貸款專案自2023年8月開始實施以來,總共已核貸13萬6500戶,雖然一開始有很多反映聲音,包括人頭戶與出租戶,目前新青安已追回1億多元,但不可否認也確實幫助許多青年朋友們購置住宅。



莊翠雲指出,現行的新青安貸款專案到明年7月31日,將就執行情況做檢討、調整,截止前會對外說明。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表示,還有年收超過300萬元以上的都拿到新青安補助,跟居住正義本意相違背,希望財政部在年底之前就能檢討,不用等到明年。莊翠雲指出,將會請公股行庫重新盤整與檢討,年底前檢討是否要排除年收入300萬元以上貸款者。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建築工年薪破300萬!黃仁勳:這才是AI時代最缺的新貴2025/11/06發佈
建築工年薪破300萬!黃仁勳:這才是AI時代最缺的新貴

黃仁勳不勸你寫程式,而是勸你拿起工具,學當工匠。他點出未來超稀缺人才,年薪上看300萬,而且人力需求每年都得成倍成長,再成倍成長。



AI高速發展之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資料中心的加速蓬勃發展,實際上為年輕人創造了數以千計的工作機會。他指出,要抓住這些機會,年輕人只需願意選擇透過技職學校來獲取必要的技能訓練。



黃仁勳在接受英國第4頻道新聞訪問時說,「我們將需要數十萬名電工、水管工、木匠蓋這麼多的資料中心。」他說,「每個經濟體的技術工種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人才需求將呈現指數級成長。」



 



被譽為「AI教父」的辛頓(Geoffrey Hinton)近期也在podcast節目中表達一樣的看法,「去學當水管工。」諾貝爾獎得主辛頓說,「我覺得水管工人比較不會失業。但像法務助理這類處理文書工作的人,很快就沒人需要了。」



建築工超搶手,年薪破台幣300萬



黃仁勳不是空談,他正以實際資金投入來兌現承諾。



輝達9月底宣布,將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資金,投資OpenAI,支持大規模打造搭載輝達AI處理器的資料中心。根據麥肯錫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在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將激增至7兆美元。



根據推估,建造一座7000坪資料中心,需雇用1500名建築工人,當中許多人無須大學學歷,但年薪可超過10萬美元(約300萬台幣),外加加班費。資料中心完工後,仍需50名全職員工負責維護設施,而這些工作還會帶動周邊地區再創造3.5倍的其他工作機會。



黃仁勳呼籲需要更多水電工和管線工人,這與他更宏觀的觀點一致,也就是下一波的技術機會,不在於軟體層面,而在於實體基礎設施的建構。



今年稍早被問到如果再回到20歲時,他會選擇哪個領域就讀時,黃仁勳坦承,「對於現在已經畢業的年輕人,如果是我,可能不會選擇軟體科學,反而會去鑽研更多實體科學的領域。」



Resume Builder職涯顧問長哈勒在調查中表示,「愈來愈多Z世代大學畢業生轉向發展技術工作,背後的理由是出於擔心AI會取代傳統白領工作,而技術工作則提供難以自動化的實務操作。」



年輕人選技職,也要有師傅教



線上專業發展平台BetterUP的AI首席科學家里斯認為,「機器人技術確實在快速發展。它即將投入入門級工作,比如駕駛卡車和搬運設備,但要應對複雜工作還需要時間。」



在AI時代,技術工人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他們將與AI和機器人並肩協作,把那些要求精細入微和解決複雜問題的工作,交給多年來不斷精進技藝的專業人士。



隨著愈來愈多有意識、有志向的年輕人開始報考技職學校,許多院校反而陷入了師資難尋的困境。根據美國教育部數據,2025至2026學年度,至少有26個州面臨職業與技術教育教師短缺問題。因此,為了解決技職領域的人才斷層,身懷精湛技藝的師傅,同樣是最稀缺的人才。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老舊飯店轉生 北市200萬俱樂部再添新豪宅2025/11/06發佈

台北豪宅市場再現高價新案。由前西華飯店危老重建而成的『西華璞園』,近日揭露最新實價資料,最高成交單價突破每坪224.7萬元,正式躋身台北市「200萬俱樂部」豪宅行列。



根據北市地政雲實價登錄,今(2025)年7、8月間,該案已揭露3筆交易紀錄,包括低樓層3樓每坪178萬元、總價1.86億元;中高樓層18樓每坪212萬元、總價1.79億元;以及最高樓層21樓每坪224.7萬元、總價2.4億元,市場仍見買氣。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近年來台北市多家老飯店投入危老重建,主要受惠於高額容積獎勵與整合難度低的優勢;加上疫情期間觀光業受創,不少飯店即使疫情後恢復營運,也因設施老舊、競爭力下降而選擇改建為住宅。改建後若是順利銷售,收益往往遠高於繼續經營飯店。



圖片住展雜誌提供



除了『西』案,飯店改建豪宅的成功案例還包括中山北路的『國賓皇琚』,該案2023年曾揭露每坪217.9萬元、總價4.7億元的高價交易,累計實價登錄達68筆、總銷金額突破百億元;另一起位於南京東路的危老案『鐫萃』,曾是台北馥敦飯店南京館,如今實價登錄每坪單價也達172.7萬元。



隨著危老重建政策與豪宅市場支撐力道並存,未來仍可望見更多老飯店轉型為高端住宅的新案例,持續推升北市豪宅市場的新高價紀錄。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北投房價狂飆!專家讚嘆「輝達真的有效」 北市另有2區預售屋漲幅亮眼2025/11/06發佈

美國AI晶片龍頭輝達確定在北士科T17、T18基地設立總部,激勵區域房市信心。對此,房地產專家何世昌讚嘆,「輝達不只是傳說,它是真的有效!」在輝達助攻下,第2季北投預售屋成交件數高達254件,不僅比第1季大增逾1.2倍,更占台北市總成交量(931件)約27.3%。



何世昌撰文指出,目前預售屋房價走勢大致呈現「蛋黃軟、蛋白硬」,信義、大安、中正及中山等傳統蛋黃區房價走弱,蛋白區僅大同區下跌,而南港、萬華與北投漲幅較大,漲幅均超過2位數,其中又以北投季漲12.86%最為驚人。



談到北投房價上漲原因,何世昌說明,應該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5月19日宣布,「星艦」總部落腳北士科,房市需求湧現,促使建案順銷帶動房價上揚所致,「輝達不只是傳說,它是真的有效!」在輝達助攻之下,第2季北投預售屋成交件數高達254件,不僅比第1季大增逾1.2倍,更占台北市總成交量(931件)約27.3%。



何世昌提到,由於北士科一帶的建案多規劃中大坪數,因此一舉推升成交總額;北投第2季成交金額達到112.7億元,占北市預售屋成交總額(386.58億元)約29.2%,占比非常之高。換個角度說,北投第2季成交金額,比大安、萬華、士林、松山、內湖、信義、中正等7個區合計成交金額(100.71億元)還多出12億多,「簡直狂到爆炸」。除了北投外,文山、南港、大同等區,第2季成交量均比去年同期逆勢成長,其他8個行政區成交量連袂下滑。



何世昌進一步表示,另一個讓人驚奇的地方,內湖竟然是北市第2季預售屋平均成交單價最低的區域,每坪均價為106.14萬元,小輸給萬華、文山區。萬華區在高單價小宅案推升下,每坪成交單價漲至108.24萬元。



「不管哪一區吊車尾,如今北市預售屋價格都很驚人,12個行政區每坪成交均價全數破百萬元。」何世昌直言,今年第1季,萬華均價還只有9字頭,是唯一預售屋均價不到3位數的行政區,可現在連萬華都已奔向「百萬俱樂部」,均價2位數的行政區正式消失了。



何世昌總結,整體而言,北市預售屋市場「成交量急凍、成交價緩跌」,概況與第1季差異不大,但各行政區變化卻頗具戲劇性。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六都10月移轉棟數月增年減 全年恐陷「26萬棟保衛戰」2025/11/04發佈

六都地政局最新公布今(2025)年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大都會區合計成交16,989棟,較9月增加5.7%,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減少13.5%。累計今年前10月移轉棟數為168,785棟,年減達26.6%,創下近8年同期新低。即便房市整體量能雖有止跌,但全年仍恐陷入「26萬棟保衛戰」。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雖然10月移轉量較上月小幅回升,但銀行房貸仍持續緊縮,加上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生效,房貸排撥時間拉長,使市場交易節奏明顯放緩。不過隨著房市政策出現鬆綁討論,自住買盤信心略有回升,首購及換屋族群進場意願提高,部分屋主也開始讓利,使交易量出現溫和回升的跡象。




圖片住展雜誌提供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分析,10月移轉量的月增主要受重劃區與新案交屋潮推動,包括新北永和及台中北屯、梧棲等地新建案陸續交屋,帶動區域移轉棟數上升。尤其股市高檔與資金動能充足,使市場看屋人潮回流。然而國際政經不確定性與貸款難題仍是房市主要挑戰,預估全年買賣移轉棟數僅約26至27萬棟,可能寫下近年新低。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新青安貸款不計入銀行法水位上限後,放款壓力略有紓解;加上Q4傳統旺季與剛性需求支撐,使10月移轉量優於9月,年減幅也收斂至1成左右。



南北房市有所差異,大家房屋公關主任賴志昶指出,目前房市以北部呈現「高價區降溫、周邊支撐」的分化格局;南二都則在半導體題材退燒後出現盤整。



儘管如此,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提醒,台股突破2.8萬點帶動資金信心,對房市氛圍略為正面,但由於前期漲幅過大且政策仍偏緊,市場交易量仍顯清淡,後續政策走向仍將是影響市場信心的最大變數。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13最後頁
共524筆/共53頁
聯絡資訊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8號
網站QR Code
http://www.商用不動產投資開發.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39,067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高雄房地產,房地產新聞,不動產新聞-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