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房地產,房地產新聞,不動產新聞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高雄土地,台灣飯店,台灣商旅,台灣旅館,台灣大樓,高雄房屋,高雄不動產,高雄透天,高雄中古屋,高雄店面,高雄豪宅,高雄大樓,高雄商辦,高雄建案,高雄,房地產,中古屋,新成屋,二手屋,店面,豪宅,宿舍,不動產,商場規劃,飯店,商旅,商辦,旅館,民宿,商場,建商,建案,土地,建地,工業地,甲工,乙工,丁建,農地,農舍,太陽能,廠房,廠辦,工廠,法拍,標售,收租,出租,租賃,租售,出售,買賣,首購,成家,投資,報酬率,投資報酬率,商用不動產,商仲,房仲,徵才,請指定高雄市買房網站,台慶不動產,左營,果貿,國宅,商業不動產,店面,土地,收益型不動產,高雄房地產,房地產新聞,不動產新聞,商用不動產-ww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3537最後頁
共454筆/共46頁
首購族買房真相大公開!月薪5萬想買雙北房?專家算給你看:根本不可能2025/08/30發佈
房市示意圖

首購族買房真相大公開!月薪5萬想買雙北房?專家算給你看:根本不可能



房價與收入落差達10倍,年輕人不買房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數學題算不下去



近期房市政策調整頻繁,「首購族原罪」成為各方論戰焦點。但若深入剖析當前首購族面臨的真正困境,會發現問題的癥結不僅在於政策限制,更在於房價與收入的巨大落差已經達到荒謬的程度。這不是首購族準備不足,而是一道根本無解的數學題!



雙北購屋殘酷現實:月薪5萬的絕望算數



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數據,30歲以下房貸申請案件中,自備款不足20%的比例超過六成。這不是年輕人不會儲蓄,而是現行房價與薪資結構根本脫節!以雙北市為例,總價1,500萬元的房屋,貸款8成、利率2%,分30年償還,每月還款金額約4.4萬元。這對平均月收入5-6萬元的雙薪家庭而言,房貸負擔率已超過七成,遠高於財務專家建議的三分之一上限。



三大迷思破解:不是首購族不努力



迷思一:自備款不足是不會儲蓄?



現實是:即使每月儲蓄2萬元,存到300萬自備款需要12.5年。這期間還不能失業、不能生病、不能有任何意外支出。



迷思二:寬限期取消造成壓力?



真相是:即使有寬限期,後續本金攤還壓力更大。與其依賴寬限期,不如正視房價過高的根本問題。



迷思三:貸款年限短是主因?



事實是:即使貸款年限延長到40年,月付款仍然超過多數年輕人負擔能力。這只是將問題往後推延而已。



結構性問題:房價收入比創歷史新高



台灣房價收入比已經達到10倍以上,遠超過國際認可的合理範圍(4-6倍)。這意味著一個家庭需要不吃不喝10年以上才能買得起房子。這種結構性問題無法單靠貸款政策調整解決,需要更全面的住房政策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否定首購族的購屋需求,而是呼籲更務實地看待購屋這項重大財務決策。與其急於在財務條件尚未完備時進場,不如先穩固收入基礎、積累足夠自備款,等待更合適的進場時機。



區域差異加劇:雙北以外也難逃高房價



不僅雙北市,現在連桃園、台中、高雄等都會區,房價也節節高升。以台中為例,七期重劃區新案單價已站上7字頭,總價動輒2,000萬元以上,對當地平均月收入4萬左右的上班族來說,同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賣厝阿明看法



各位準備購屋的朋友,與其抱怨政策限制,不如先靜下心來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買房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



建議先建立穩定的收入來源,儲蓄足夠的自備款(至少總價20-30%),並確保每月房貸金額不超過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時也要記得,買房不是人生唯一目標,現階段租屋也是一種聰明的選擇,讓自己有更多時間準備與等待機會。



重要的是保持財務健康,避免過度槓桿,才能在機會來臨時真正把握住。房市永遠都在,準備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記住:適合自己的房子,才是最好的房子,不要被社會壓力牽著鼻子走!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保險公司重返房貸市場 3月新增房貸件數年增5倍2025/08/30發佈

根據聯徵中心最新統計,今(2025)年3月保險公司承作的新增房貸達657件,雖然數量仍不及傳統銀行與農漁會,但已較2023年同期大幅成長5倍,顯示保險業者逐步重返房貸市場,為民眾提供更多貸款選擇。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保險公司過去因通路、成本與產品競爭力等因素,幾乎退出房貸市場,僅維持既有客戶服務。然而,隨著銀行資金吃緊、利率走高,保險業者開始積極搶占房貸市場,提供相對具有競爭力的利率與產品。


圖片住展雜誌提供

事實上,在2013年房市景氣高峰期間,保險公司每月新增房貸數曾超過3,300件,之後逐年下降,2023年1月更跌至僅67件。隨著市場資金再度緊縮及政策管控加嚴,保險公司房貸承作量開始回升,去年Q4及今年Q1每月平均新增房貸已回升至約600件水準。



利率方面,今年3月全體銀行平均房貸利率為2.326%,信用合作社為2.76%,農漁會為2.32%,保險公司則為2.34%。部分壽險公司為吸引客戶,提供起始利率低至2.2%的優惠專案,不過近期部分保險公司網站顯示,首購族房貸起始利率已調整至2.65%。



在當前房貸市場競爭激烈、銀行資金壓力仍高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積極搶攻房貸業務,不僅增加市場多元性,也為借款人帶來更多選擇。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民俗月交易遞延,8月全台交易量持續清淡,雙北呈雙位數年減2025/08/30發佈
中信房屋統計內部成交件數,8月全台交易量相較於上月增加約1.4%,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0.9%。進一步觀察六都的成交量數據變化,台北市月增2%、年減15.7%;新北市月增1.2%、年減33.4%;桃園市月增9.1%、年減30%;台中市月減9.7%、年減35.5%;台南市月減7.7%、年減33.5%;高雄市月減5.5%、年減23.4%。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8月成交量與上月大致持平,市場交易狀況仍在低量,目前剛性需求依然是房市的主要支撐力。從年變動幅度來看,由於去年下半年起,在銀行房貸限額及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之下,房市有感降溫,導致比較基期相對偏低,因此可以預期未來幾個月的交易量年減幅將逐步收斂,市場走勢可望趨於平穩。



他表示,川普「20%+N」關稅政策,給整體經濟景氣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近期不少傳統產業都開始出現放無薪假的現象,也使得購屋民眾態度更加觀望。此外,適逢農曆民俗月,部分交屋及交易可能遞延至10月,因此第三季市場買氣恐將持續低迷,就連一向被視為房市風向標的「928檔期」,今年表現亦難以樂觀看待。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7波信用管制效應連環套 消費者、建商兩頭受創 限貸緊箍咒 房市三重壓力來襲2025/08/30發佈
第7波信用管制效應連環套 消費者、建商兩頭受創 限貸緊箍咒 房市三重壓力來襲

央行最嚴峻限貸令上路將滿1年,市場亂象四起。買方貸款難度提高,交屋期動輒拖延數月,預售解約潮糾紛增多;市場正陷入交屋困境、解約潮與結構性洗牌的三重考驗。



作者:財訊雙週刊/游筱燕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第7波信用管制自去年920上路以來,亂象持續升溫,史上最大交屋潮正逢最嚴峻的貸款緊縮,市場隱憂逐漸浮上台面。



信用管制加劇 成交量下滑



樂居創辦人李奕農便是其中一例。因為家庭需求,他必須換屋,為了貸款無礙只能「先賣後買」。然而,7月17日賣出舊屋,卻要等到11月30日才能交屋取得資金,因為買方貸款的核貸時間被拉長了。他直言:「成交了還要繳舊屋的利息、水電與管理費,央行卻說對換屋族沒有影響?」



李奕農進一步指出,央行雖強調9個月僅59件換屋貸款出問題,比率有限,但這只是表象。實務上,多數銀行不會明言拒貸,而是拉長審查時間,買方常被告知「還在審、再等兩個月」,最後只好另找銀行。部分行庫甚至暫停收件,或僅承作VIP、薪轉戶,導致換屋計畫全面延宕,多數民眾只能摸摸鼻子不知要如何客訴。



更令人詬病的是,有些銀行為維持業績,將貸款與保險、基金綁在一起,增加首購族負擔。一些買方因貸款成數不足,甚至被迫轉向融資公司借高利貸,更增加背上的沉重利息。



不僅如此,買方想低價賣也不行。《財訊》披露,市場傳出案例,竹北一名買方以每坪42萬元購入預售屋,如今行情已漲到58萬元,卻因擔心交屋時貸款不足,忍痛以每坪45萬元尋找買家換約,卻遭建商以「法律不允許」拒絕。另一新竹案例中,買方是以每坪25萬元買進,行情已漲至40萬元,但因憂心貸款成數低、資金壓力過大,計畫以30多萬元轉手,也同樣遭拒。



央行上一次理監事會議對外強調「市場影響有限」,並指出整體住宅貸款仍年增8%,銀行放款業務維持成長。但李奕農認為,這只是因預售案陸續完工交屋所致,並不代表市場仍有買氣。



因為若是從「買賣移轉棟數」來看,全台上半年的買賣移轉棟數創下史上第3低,下滑了26%,看似影響不大;但該統計指的是成屋交易,以及之前購屋預售案的件數。


第7波信用管制效應連環套 消費者、建商兩頭受創 限貸緊箍咒 房市三重壓力來襲

真正能代表市場買氣的,要看當下的實價登錄筆數。2025年上半年,預售加成屋成交量僅約7.7萬戶,去年同期達19.8萬戶,等於大減61%,幾乎跌回2016年谷底的低迷水準。換言之,政策已經造成市場「價撐量縮」,消費者交易意願明顯退潮。



《財訊》雙週刊也發現,另一個後遺症是解約潮。信義房屋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台預售屋解約達1339件,等於去年全年的7成。且已連續4個月單月超過兩百件,其中台中平均每月38.5件居冠,也較去年大增8成。


第7波信用管制效應連環套 消費者、建商兩頭受創 限貸緊箍咒 房市三重壓力來襲

解約潮擴散 中部成重災區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這波預售屋解約壓力較大的,還是在房價飆漲的熱區,尤其是在景氣末班車購買預售屋的民眾,感受會更為明顯。解約對於買方傷筋動骨,可能會面臨已繳款項虧損的狀況,因此若非資金壓力沉重,解約通常不會是購屋人的第一選項。



內政部地政司長林家正則補充,去年9月限貸實施前,每月平均解約144件;此後則升至240件,確實增加。不過若拉長時間觀察,自2021年7月預售屋實價登錄上路至今,40萬件交易中僅4418件解約,比率只有1.1%,仍屬有限。



專家則提醒,近年市場充斥「低首付」個案,即使蛋黃區也出現「訂簽5%、首付7%」方案,隨交屋潮到來,恐成資金未爆彈。精湛建設董事長陳志聲指出,契約通常明訂「貸款條件以金融機構核定為準」,若買方貸款不足,必須以現金補足;若僅繳5%自備款卻無力補差額,後續斷繳將被視為違約,連已繳的5%也會被沒收。



對建商而言,解約潮同樣是雙刃劍。雖可收到違約金,但重新銷售增加成本,交屋延宕也使資金回流不順,不得不向銀行申請土建融展延。銀行主管透露,土融利率已普遍突破4%,建融更是高達4.25%以上,如今因交屋與貸款遞延,建案融資週期由3至4年已經延長至4至5年,金融風險升高。



台北市都市更新整合發展協會理事長林育全直言,限貸衝擊最大的其實是中小建商。因融資困難,地主選擇更偏向資金雄厚、品牌大的開發商,形成了「大者恆大、小者淘汰」的產業M型化趨勢。消費者未來將面對的是由少數大型建商主導的高集中度市場。



房仲業也未能倖免。市場傳聞,今年可能有上千家門市收掉,25萬從業人員恐掀失業潮。比房網營運長陳亮達第一線觀察,雖然官方統計仍顯示房仲店數淨增,但實際上,多數店頭已人力銳減,許多仲介甚至兼職跑Uber維持生計。當交易量腰斬,無底薪的房仲業生存不易。李奕農直言:「限貸政策最大問題在於買的時候不知道,買完才出現。消費者只能承擔貸款不足、交屋延宕的壓力。」



中小建商承壓 產業大洗牌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陽信商銀董事長陳勝宏建議,信用管制應避免「溯及既往」,「政策若要收緊,應針對新購案生效,而不是追溯已經簽約、正在交屋的買方,這樣才合理。」他更進一步呼籲,金融主管機關應更彈性處理,例如允許以信用貸款補足不足額,或設計「過渡期」方案,讓既有交易順利完成,避免市場出現連鎖倒閉潮。



《財訊》引述新竹縣前消保官靳邦忠,建議政府應檢討預售屋解約與讓渡限制,讓其回歸市場機制,包括買方的降價出售讓市場價格回落,而非靠建商收回鎖住價格,也才能避免建商藉違約金套利。



最後,房市專家田大全引用聯徵中心與內政部數據指出,去年第4季到今年第1季,高達433%的購屋者「完全不貸款」,多為購買5000萬元、8000萬元甚至兩億元豪宅的高資產族。結果是:房價僅跌5%,但交易量腰斬50%。現實樣貌是「有錢人無感,換屋等剛性需求受創」,政策效果是否達標,值得深思。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進入冰河期 十大熱區交易量均較過往大幅縮水2025/08/30發佈

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觀察今年上半年六都加新竹縣市行政區的前十大成交熱區,交易量均較過往大幅縮水,像位居冠、亞軍的桃園市中壢區及桃園區,今年雖分別有近1900件和逾1800件交易量,但皆年減逾6成,量縮有感。



591房屋交易網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當前房市不景氣,買方觀望氛圍濃厚,無論新建案及中古屋皆難倖免,導致區域買氣大起大落。



以桃園市來說,部分地區房價相對親民,近年持續接收雙北、新竹外溢買盤,量能表現不俗,只是如今也難擋這波房市海嘯,像中壢區和桃園區去年交易量分別為5600、5800多件,今年上半年卻腰斬至1866件、1805件,市場直接進入冰河期。



交易熱區第三名至第六名皆在新北市,依序為中和、板橋、淡水、三重區。



以中和區來說,591房屋交易網表示,受惠單一建案熱銷挹注,加上捷運萬大線支撐發展,現階段不只房價表現緊追板橋,更以交易量1772件奪下第三名,成交量年減逾4成,是跌幅最小的區域。



被稱為房價「新北一哥」的板橋區,挾著蛋黃區優勢,卻以1681件位居第四名,年減超過5成;至於有房價優勢及建設議題的淡水區,交易量為1519件,不過當地交易多來自新案,如今隨著去化放緩,賣壓也隨之升高,年減近7成。



排名第六的三重區,在仁義、二重疏洪道等重劃區預售案帶動,交易量多達1487件,但較去年4000多件明顯有極大落差,也年減逾6成。



591房屋交易網指出,中南部去年在科技議題帶動下,不少區域熱鬧非凡,沒想到市場風雲變色之後,許多外圍蛋白區買氣重挫,上半年僅有台中北屯、高雄三民擠進前十名內。



至於今年上半年六都加新竹縣市的房市成交量,北台灣仍是買氣大宗,新北市有逾萬件成交、高居全台之冠,桃園則以8837件緊追在後。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驚現「盲盒購屋」怪象 賣方開價:先談妥價錢才能看房!2025/08/30發佈
房市示意圖

【房市驚現「盲盒購屋」怪象 賣方開價:先談妥價錢才能看房!】



房市出現令人匪夷所思的購屋新模式!近日有購屋者在網路論壇發文求助,表示遇到房仲要求「必須先談到屋主滿意的價格,才能安排看屋」,這種如同「開盲盒」的購屋方式引發熱烈討論。這種違反一般買房流程的交易模式,究竟是新穎銷售策略,還是隱藏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該名網友描述,在尋找物件過程中,遇到房仲明確表示:「屋主堅持要先談到滿意的價格,才願意開放看屋。」這種要求等於要買方在完全沒看過房屋實際狀況的情況下,就必須先出價並達到賣方期待,完全顛覆一般「先看屋再出價」的房市交易慣例。



明深地政士事務所 主辦代書 嚴意情分析,正常房屋買賣流程應該是:



買方先看屋→評估屋況與價格→提出報價→雙方議價→成交。這種「先議價再看屋」的模式極不尋常,可能隱藏幾種情況:首先是屋況可能有重大瑕疵,擔心買方看屋後直接打退堂鼓;其次是賣方想測試市場價格,藉此了解買方願意出的最高價;最糟的情況可能是詐騙手法,根本沒有實際物件。



嚴意情地政士提醒,這種交易模式對買方存在極大風險。買房是人生重大決定,需要實際查看屋況、採光、通風、周圍環境等條件,才能做出正確判斷。在完全沒看過屋況的情況下出價,等於是閉著眼睛買房,後續可能產生無數糾紛。



法律專欄作家莊鈞翔博士也表示,這種要求可能違反《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中關於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房仲業者有義務提供充分資訊給買方,而不是用這種方式限制買方權益。



該文引發網友熱烈回應,多數人直呼「太誇張」、「根本是詐騙手法」;



也有網友幽默表示「這是在買福袋嗎?」;更有人分享類似經驗「遇過類似情況,後來發現是凶宅」;多數建議「直接換仲介,這種不用浪費時間」。



房市專家指出,當前房市交易雖然賣方市場傾向明顯,但這種極端要求仍然罕見。可能是個別屋主或房仲的特殊操作手法,並不代表市場常態。建議買方還是應該堅持先看屋再出價的原則,避免後悔莫及。



阿明觀點



各位購屋朋友,遇到這種「先議價再看屋」的要求,請直接拒絕並換一家仲介!這完全不符合正常交易流程,背後很可能隱藏屋況問題或其他陷阱。買房不是買盲盒,我們需要實際了解屋況、周邊環境、採光通風等條件,才能做出明智決定。記住:寧可錯過一間房,也不要買到問題屋。



正派的房仲業者會樂意安排看屋,因為他們對產品有信心。這種故弄玄虛的操作手法,通常都不是好兆頭。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堅持「先看屋再出價」的原則,這是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千萬不要輕易放棄!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彰銀看房市 今明兩年將呈現「量縮價緩跌」格局2025/08/30發佈
彰銀認為,今明兩年房市將呈現「量縮價緩跌」格局。(記者陳梅英攝)

彰化銀行今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對於房市展望,彰銀認為,隨著美國關稅政策增加全球經貿不確定性,加上國內房價居高不下,房市買盤縮手、供給增加,預估今明兩年房市將呈現「量縮價緩跌」格局。



彰銀表示,今年上半年房貸業務持續穩健成長,整體房貸餘額較去年同期增加約8%,其中個人金融放款成長達6.5%。截至7月底,新承作房貸餘額達384億元,新青安貸款占比約4成,成為主要成長動能。



彰銀指出,房貸業務成長主要受惠於新青安政策推動,以及積極推展「自用住宅貸款專案」,為實際居住需求客戶提供多元且具競爭力的方案。



對於下半年房市展望與土建融市場,彰銀保守看待。彰銀說,在交易低迷與利率走升環境下,建商已明顯放緩新建案開發及購地意願,預期下半年土建融需求將趨於保守。



另外,彰銀也指出美國經濟動能雖延續,但就業市場下行風險增加,9月聯準會降息1碼的機率相對提高。不過,仍需留意美國即將公布的就業與消費數據,以及通膨疑慮,可能影響Fed後續利率決策。國內方面,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可能受電價、房市管控影響,且景氣有AI應用支撐,預期年底前調整利率的機會偏低。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央行年底降息機率不高 台幣應不會再巨幅升值2025/08/30發佈

兆豐金控總經理張傳章29日在法說會中發表對總體經濟、利率政策及匯率的看法,他指出,預估我國中央銀行在年底降息機率並不高;匯率方面,新台幣升值壓力仍存,但應不會再巨幅升值。



張傳章表示,台灣2025年經濟成長呈現上熱下冷型態,上半年主要受惠AI科技需求、對等關稅提前拉貨效應,主計總處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仍可保3;聯準會(Fed)預估美國全年經濟成長率1.4%。



通膨溫和可控,我國央行預估全年通膨率為1.81%,低於2%通膨警戒線,但須留意國際地緣政治風險、美國關稅政策、國內電價及公用事業費率調整等可能帶來的通膨上行壓力;聯準會預估美國今年通膨率約為3%。



利率政策方面,我國央行持續關注房市調控成效及關稅最終談判結果,在經濟成長率仍保3、通膨溫和的情況之下,除非下半年經濟轉為衰退,預期我國央行年底降息的機率並不高。美國部分,聯準會主席鮑爾上周在全球央行年會暗示9月可能降息,但因勞動市場和通膨兩股相反力量的拉扯,多數經濟學家認為,9月及下半年其他月份大幅降息的機率並不是很高。



至於匯率走勢,新台幣今年升值,主要反映美元弱勢及台美關稅談判引發的升值預期。張傳章認為,隨著台灣主要競爭國家關稅談判已較明朗化,加上央行努力穩匯,台幣近期已轉為貶值,並突破30元大關,預期在美國9月降息機率升高及美元指數仍疲弱之下,雖台幣升值壓力仍然存在,但巨幅升值的機率並不是很高。美元指數自從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上任之後,到8月29日為止,已經貶值了近10%,在降息預期升高之下,美元中長期走勢仍屬震盪偏空。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寒風吹 房仲內部統計:全台8月房產交易較去年下滑2-3成2025/08/30發佈

房仲業者依內部交易資料統計顯示,全台房市交易 8 月較 7 月呈現小幅波動,其中,永慶房屋 8 月全台交易量較 7 月小幅量增 5%,而與 2024 年同期比較,8 月呈現交易萎縮 20%;中信房屋統計內部成交件數,8 月全台交易量相較於上月增加約 1.4%,較去年同期減少約 30.9%。



根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與 7 月相比,台北市月增 1%,新北市月增 4%,桃園市成長 6%,新竹縣市量增 3%,台中市月增 5%,台南市成長 7%,高雄市則月增 8%。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通常 7-8 月是暑假出遊旺季,排擠看屋、購屋行程,原本房市交易就相對清淡,尤其是今年 7 月受到丹娜絲颱風襲台,狂風與短時間強降雨,月底更有多天豪大雨特報,都衝擊民眾看屋時程,房市交易量縮超過一成。反觀 8 月天氣相對穩定,未出現嚴重颱風侵襲與干擾,民眾看屋活動回歸正常,加上在關稅落地後,部分屋主對後續經濟景氣擔憂浮現,降價幅度擴大,爭取成交機會,買賣方價格認知逐漸取得共識,讓 8 月房市交易量較 7 月小幅反彈。



若與去年 8 月同期相比,全台房市交易量減少 20%,台北市年減 12%,新北市年減 16%,桃園市量縮 13%,新竹縣市年減 25%,台中市量縮 26%,台南市減少 23%,高雄市則量縮 24%,房市買氣仍不及去年。



陳金萍指出,目前房市觀望氣氛仍存,買氣難以全面回溫。不過,隨著議價幅度擴大、買賣雙方價格認知差距縮小,若賣方願意「降價促成交」,後續交易動能才有回升的機會。對有自住需求的購屋民眾而言,現階段市場供給多,可趁機多看屋、多比較,把握好的物件伺機進場;而屋主若有出售計畫,也應調整心態與市場接軌,才能在目前相對低迷的市況下,更快找到誠意買方,順利完成交易。



陳金萍指出,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 1-7 月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 15.4 萬棟,年減 26.8%,今年前七月交易量僅是去年全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的 44% 左右,今年「量縮」格局應無懸念。展望後市,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銀行房貸鬧錢荒的狀況恐將持續,對於有意購屋的民眾在資金準備上產生一定壓力,加上整體經濟環境仍充滿變數,都將持續影響今年房市交易量表現。



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內部成交行情,觀察 2025 年 8 月價量變化,各縣市買氣表現皆較上月疲弱,整體月減 2.9%,年減 21.4%,其中桃園月增逾 15%,年減不到 10%,表現為七大都會區中最佳。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雖然八月底來到民俗月,不過現代社會對於民俗月的忌諱程度低,只要避開農曆七月入厝,其餘看屋簽約幾乎都不太刻意避開,買氣低迷的關鍵問題還是貸不滿,沒錢買,整體市場仍呈現盤整格局;而桃園因屬北台灣的相對平價都會,低總價交易表現穩定,受貸款影響的程度也相對輕,因此仍有不錯的月增成績。



中信房屋統計內部成交件數,8 月全台交易量相較於上月增加約 1.4%,較去年同期減少約 30.9%。進一步觀察六都的成交量數據變化,台北市月增 2%、年減 15.7%;新北市月增 1.2%、年減 33.4 %;桃園市月增 9.1%、年減 30%;台中市月減 9.7%、年減 35.5%;台南市月減 7.7%、年減 33.5%;高雄市月減 5.5%、年減 23.4%。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8 月成交量與上月大致持平,市場交易狀況仍在低量,目前剛性需求依然是房市的主要支撐力。從年變動幅度來看,由於去年下半年起,在銀行房貸限額及第 7 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之下,房市有感降溫,導致比較基期相對偏低,因此可以預期未來幾個月的交易量年減幅將逐步收斂,市場走勢可望趨於平穩。



張世宗表示,川普「20%+N」關稅政策,給整體經濟景氣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近期不少傳統產業都開始出現放無薪假的現象,也使得購屋民眾態度更加觀望。



此外,適逢農曆民俗月,部分交屋及交易可能遞延至 10 月,因此第三季市場買氣恐將持續低迷,就連一向被視為房市風向標的「928 檔期」,今年表現亦難以樂觀看待。



不過,雖然房市冷淡,但對於有意購屋的民眾來說,卻是進場的好時機,此時看屋的人較少,屋主心態易鬆動,買方反而容易用合理的價格買到好房子,甚至撿到便宜。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預售屋解約買家 6成6持有多戶2025/08/26發佈
內政部今天部務會報安排地政司報告「預售屋解約與仲介開業情形」。(記者李文馨攝)

內政部今天部務會報安排地政司報告「預售屋解約與仲介開業情形」,地政司長會後在記者會上表示,去年第3季以來預售屋市場交易逐漸量縮,從統計資料觀察,預售屋解約件數較去年9月以前平均增加144件,但占全部買賣交易40萬件的1.1%,比例相對有限,且6成6買受人為購買或持有多戶。



解約熱區桃園、台中、高雄



地政司長林家正說明,根據「全面實施預售屋實價登錄」資料,從民國110年7月至114年6月簽約的預售屋買賣案件中,解約案件共計4418件,其中自去年9月19日央行啟動第七波管制措施至今年6月,每月平均解約240件,較去年9月以前平均增加144件,其中以交易熱區桃園市、台中市每月平均38件、高雄每月平均36件較多,但就整體交易情形觀察,解約案件約占全部買賣交易40萬件的1.1%,比例相對有限,並無報導解約潮襲捲全台情形。



對於解約原因,林家正指出,依申報解約資料分析,包括買受人因換戶、增購車位需要,而先辦理解除舊契約後再重新增訂契約;也有因個人資金不足、工作地變更等,並非全因選擇性信用管制所致,不過由於解約原因並非必填欄位,該樣態為部分民眾於解約時自主提供的資料。他強調,全國解約案買受人計4129人,其中6成6有購買或持有多戶情形。



對於房貸爭議案件,林家正表示,金管會日前說明,將持續督促各銀行貸款額度應優先提供民眾「首購」、「自住」及「已承諾」之房屋貸款,不宜逕予拒貸,並已請銀行公會及銀行設置單一申訴窗口,妥適處理申訴。內政部表示,民眾如遇有預售屋履約交屋相關契約爭議,也可向縣市政府消保或地政機關依消保法提出申訴處理。



在不動產仲介業開業情形部分,林家正說,民國110年至113年間因房市交易熱絡,經紀業者大幅開業展店,每年平均淨增515家;114年上半年房市買賣交易降溫,全國新開業者計371家,歇業305家,淨增66家,總數達9293家,僅增幅放緩,並無「倒閉潮」。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3537最後頁
共454筆/共46頁
聯絡資訊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8號
網站QR Code
http://www.商用不動產投資開發.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32,798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高雄房地產,房地產新聞,不動產新聞-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